成语“不郎不秀”读音:(bù láng bù xiù)
成语“不郎不秀”解释:(原指不高不下。后比喻不成材。)
用法:(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)
出处:元时称人以郎、官、秀为等第,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,是言不高不下也。---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沈尤之秀》
例句:一身无室无家,半世不郎不秀。---明·毕魏《竹叶舟·收秀》
故事:明朝时期,田艺蘅《留青札记》中记载:元朝时称人以郎、官、秀为等第,“秀”是最高级别,“郎”是最下的,至明朝时称鄙人为“不郎不秀”,是指不高不下。良莠不齐就是不郎不秀,称那些高不成、低不就的人